物业企业上市的热情显著降温,其中奥联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奥联服务”)在港股市场的二次上市尝试引起了关注,尽管公司今年前七个月的经营现金流呈现负值,但其在招股书中展示了高速增长的净利润,试图打动投资者。

奥联服务,一家成立于2006年的独立第三方物业公司,其招股书于今年3月底首次递交港交所后失效,仅九天后便再次递交,尽管报告期内(2022年至2025年前7个月)公司净利润实现了显著增长,但公司面临的问题不容忽视,如区域集中、续约率下滑、经营现金流为负等。

奥联服务的收入主要来自广东省,2022年至2025年前7个月,广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0.6%、40.5%、40.4%和36.5%,公司应收账款激增,2025年7月末达到2.13亿元,同期周转天数也从54天增至142天,经营现金流方面,2023年和2025年前7个月均出现负值。

物企IPO热度大降,奥联服务二次冲击港股,今年前7个月经营现金流为负

克而瑞物管研究总监马燕娇指出,中小型物业企业上市难度加大,资本正流向那些具备规模、盈利可持续性和业务独立性的头部企业,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服务质量和科技赋能的深度竞争。

物业企业的上市热潮已明显减退,2023年和2024年每年仅各有两家企业成功上市,而2025年上半年没有一家物企成功登陆资本市场,即便像深业物业这样具备规模优势的企业,上市申请也经历了多次挫折,一些已上市的企业选择私有化退市,如华发物业服务和融信服务。

马燕娇认为,物业企业IPO遇冷的核心原因是资本市场信心受挫、港交所审核趋严以及企业自身盈利模式面临挑战,她强调,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,企业若想成功上市,必须证明其业务高度独立、具备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和清晰的科技赋能路径,同时展示强大的风险管控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