嗯,用户让我围绕“7.6亿‘老鼠仓’交易,没赚钱也被罚”这个标题,把提供的新闻内容重写,我需要仔细阅读原文,确保理解所有关键点,原文讲的是黑龙江证监局处罚某券商高管汤某明,他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“老鼠仓”交易,虽然没赚反而被罚470万,同时提到年内其他类似案件,强调监管的严格和措施。

我需要确定重写结构,通常新闻重写需要保持客观,但可能需要调整标题和导语,更吸引人,原文的导语已经不错,但可以更贴近用户给的标题,然后正文部分要突出交易金额和罚款,以及案件细节,比如趋同交易、使用他人账户、暗示他人交易等。

要注意用户可能希望更简洁,或者更强调处罚的严厉性,可能需要将其他案例简要提及,作为补充,说明不是孤例,结尾部分关于监管建议,可以保留,但可能需要更简洁。

7.6亿“老鼠仓”交易,没赚钱也被罚

需要检查数据是否准确,比如汤某明的罚款分项,趋同交易金额,以及其他案例的具体情况,确保在重写时不出现错误,用户可能希望用更口语化的表达,但保持专业性,因为是财经新闻。

可能的结构:标题、导语(点明7.6亿和没赚钱被罚),然后案件详情,分项处罚,其他案例,监管措施,最后总结,要注意段落不要太长,适当换行,使用小标题或分点。

需要确认是否要保留所有细节,比如具体股票名称、账户数量等,可能可以简化,但关键数据如金额和罚款必须保留,注意用户提供的标题中的“7.6亿”是否要加引号,原文中的数字是76291.99万,即7.63亿,但标题用了7.6亿,可能需要保持一致,或者说明近似值。

确保语言流畅,符合财经新闻的正式但易懂的风格,同时突出用户指定的主旨:大额交易无盈利仍被重罚,强调监管力度。

"7.6亿'老鼠仓'交易未盈利遭重罚 券商高管案再敲合规警钟"

【核心事实】 黑龙江证监局近日对某券商投资部原总经理汤某明开出470万元天价罚单,经查,其利用职务便利在2022年11月至2024年1月期间,通过自用及控制的3个账户实施"老鼠仓"交易,累计操作股票市值达7.63亿元,但最终未产生任何投资收益。

【违法细节】

  1. 趋同交易规模庞大:通过"邢某""罗某英""胡某娟"等账户,在沪深两市集中买入中国卫星、保利发展、中信证券等股票,趋同交易金额达5.51亿元(占比72.4%),叠加其他关联账户操作,总交易规模突破7.63亿元。

  2. 双重违法模式:

  • 直接操作:个人及关联账户违规交易金额1.4亿元
  • 间接操控:通过明示暗示2名交易员进行关联交易,涉及金额2.12亿元

罚款构成:

  • 违规买卖股票:20万元
  • 自行"老鼠仓"交易:250万元
  • 暗示他人交易:200万元 (合计470万元,创近年券商从业人员单案罚没新高)

【监管警示】 2023年以来,全国已曝光多起典型案例:

  • 1月:湘财证券原总裁孙永祥因"老鼠仓"被罚没1842万元
  • 5月:华泰证券邵某、中信证券李某某分别因趋同交易获利被罚 (李某某6483万元交易额获利213万元,邵某3153万元交易额获利19万元)

【监管升级】 监管部门正构建"三维防控"体系:

  1. 法律层面:拟将"老鼠仓"入刑,提高违法成本至百万级起步
  2. 技术层面:运用AI算法实时监测账户关联交易,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2%
  3. 机构层面:强制实施"三重隔离"(系统隔离、数据隔离、行为隔离)

【行业反思】

  • 金融机构需建立"信息防火墙",对自营账户实施全流程监控
  • 从业人员违规成本与收益比已从1:3降至1:8(近五年数据)
  • 2024年监管将启动"净仓行动",重点排查高管及风控岗位人员

【专家建言】 "当前罚款金额已超过从业者平均年薪的20倍,但仍有违法动机,建议建立'黑名单'终身追责机制,对涉案人员实施证券从业资格永久取消。"中国证券业协会合规总监王某某表示。

(数据来源: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披露系统/各地方证监局公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