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企业家缪文彬,这位74岁的“江阴之子”,曾将一家乡镇小厂发展成横跨节能与光伏的百亿巨头,光伏行业的周期波动,让这位二代掌门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,2025年三季度,双良节能终于实现扭亏,这背后是缪文彬带领企业进行的艰苦“脱困战”。
双良节能的三季报显示,尽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1.3%,但净利润亏损缩窄59.42%,累计亏损26.78亿元,面对行业低谷,缪文彬果断调整战略,砍半募资规模,取消原计划的大尺寸单晶硅项目,转而投资液冷装备、制氢设备等新领域。
从9300元创业到光伏“黑马”,再到如今的三季度扭亏,缪文彬的转型之路充满坎坷,1982年,缪双大带领团队创办双良节能,经过多年的发展,公司成为节能节水装备龙头,2021年,缪文彬接棒父亲,开启第二次关键转型,瞄准光伏硅片赛道,将营收飙升至231.49亿元。

光伏行业的周期波动让双良节能陷入困境,2024年,公司净利润亏损21.34亿元,资产负债率高达82.77%,面对困境,缪文彬迅速调整战略,将资源转向氢能装备、液冷技术等新赛道。
2025年三季度,双良节能实现盈利5317.79万元,同比扭亏,硅片价格回升,带动新能源产品毛利率改善;传统节能装备业务表现稳健,成为盈利“压舱石”。
尽管如此,双良节能的负债结构仍呈现“喜忧参半”态势,截至9月末,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1.91%,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增262.63%,短期偿债压力有所缓解。
缪文彬表示,企业将继续扎根主业、做强实业,在成熟领域降本增效,在新领域寻求增量,这位江苏“江阴之子”的光伏“脱困战”仍在继续,期待双良节能在新的赛道上实现新的跨越。








